久久小说网

繁体版 简体版
久久小说网 > 国舅难当,这一世我只想躺平 > 第139章 嵩阳书院

第139章 嵩阳书院

约定的讲学之日,国子监内气氛热烈,几乎到了万人空巷的地步。

不仅监生们早早挤满了最大的明伦堂,连许多博士、助教,乃至一些闻讯而来的年轻官员也慕名而至,都想亲耳听听这位能道出“为万世开太平”的年轻官员,胸中究竟有怎样的丘壑。

江琰一身清雅长服,从容步入堂内。

面对下方黑压压、充满好奇与期待的人群,他心中并无怯意,反而越发沉静。

“诸君,”江琰的声音传遍讲堂。

“今日江某奉命前来,与诸位共论学问,实乃荣幸。然在下才疏学浅,不敢妄谈经义注疏。今日所思所讲,仅围绕日前偶得之四句,结合自身些许浅见,与诸位探讨何为士人之责。”

他没有高谈阔论,而是从自己在眉州的见闻讲起,讲述那些被拐孩童的惊恐,贺文璋一家的悲壮,地方官吏在更大权势下的挣扎与无奈,以及百姓对公道最朴素的渴望。

他的讲述平实而真切,将那些冰冷的案卷化为了鲜活的故事。

“……置身其中,方知‘为生民立命’绝非一句空谈。或是不畏权势,为蒙冤者发声;或是恪尽职守,为一村一县谋福祉;更是无论身处何位,皆不忘为民请命之初心。”

他目光扫过下方年轻的学子们,“诸位将来,或入朝为官,或执教育人,或着书立传。无论选择何种道路,望诸位能常怀此心,常思肩上之责。”

随后,他引出“为天地立心”,阐述士人当有独立的判断与坚守的良知,不随波逐流,不为权势所屈。

“为往圣继绝学”,则强调不仅要传承圣典,更要领悟其中蕴含的思想精髓,并顺应历史发展,不断赋予其新义。

最后,他谈到“为万世开太平”。

“此太平,非一人一世之功,需我辈士人前赴后继,以公道取代私欲,以教化消弭愚昧。或许我等终其一生,亦只能为此太平之基添一砖一瓦,然心向往之,行则必至!”

期间,有学子提问质疑,他皆耐心解答,言辞恳切,思辨清淅。

讲到动情处,他引经据典,信手拈来。

谈到现实时,他又言辞犀利,直指时弊。

当江琰最终揖手作别时,许多学子仍沉浸在他所描绘的理想与责任之中,久久不愿散去。

这一次讲学,不仅奠定了江琰在京城一众年轻士子中的崇高声望,更如同一颗火种,在许多人心底点燃了兼济天下的热情。

时间悄然步入九月中旬,秋意渐浓。

这日晚膳后,江琰正陪着苏晚意在房中说话,父亲身边的小厮来请,叫他去书房一趟。

江琰到时,只见父亲正立于宽大的书案后,手持画笔,对着铺开的一张宣纸泼墨挥毫。

江尚绪神情专注,姿态闲适,仿佛外界一切纷扰都与他无关。

书房内檀香袅袅,静谧异常。

江琰没有出声打扰,轻轻走到一旁,静立观看。

但见父亲笔走龙蛇,墨色浓淡相宜,勾勒出的是山峦叠嶂、林木萧疏的景象。

直到江尚绪落下最后一笔,缓缓舒了一口气,江琰才适时开口,由衷赞道:

“父亲笔力愈发雄健了,这幅画气象浑成,意境幽远,令人心折。”

江尚绪抬眼看他,语气平淡:

“哦?你觉得此画如何?比之你曾推崇的幽谷先生,又如何?”

江琰仔细端详画作,沉吟片刻,如实道:

“父亲的画,技法精湛,而且与幽谷先生画风很是相似。然……幽谷先生的画,最大的特点便是能让人感受到那种超然世俗的豁达,随心所欲。父亲的画,胸有丘壑,笔法老练,终究……还是带着些世俗规矩与沉淀,少了几分不拘一格的洒脱。

江尚绪闻言,瞥他一眼,轻笑一声。

他没有评价江琰的话,而是转身从书案一角拿起一封信函,递了过去。

江琰接过信,展开阅读。

信是嵩阳书院山长亲笔所书,言辞恳切,言及听闻江琰朝堂之举与惊世名言,心向往之,特诚挚邀请江琰前往书院,为书院学子授课两日,探讨学问,抵砺志气。

江琰看完信,心中微动。

嵩阳书院乃天下闻名之书院,地位尊崇,能得到其山长亲自邀请,是莫大的荣誉。

他正思忖间,只听父亲江尚绪缓缓开口道:

“嵩阳书院距离京城不算太远,若是快马加鞭,两日便也到了。你如今等侯圣旨,左右无事。去吧。”

江琰抬头看向父亲,有些不解:

“父亲,陛下旨意不知何时便下,此时离京,是否……”

江尚绪目光重新落回自己的画作上,语气依旧平淡:

“旨意若真下来,自然会等你,不差这两日。趁着这个机会,去走走,去看看,多与天下英才交流,比你整日在这京城一隅,要有益得多。你的路,不只在朝堂。”

江琰仍有一丝疑惑,“父亲,嵩阳书院远在河南府,山长陈公素来清高,与京中官员往来不多,此次为何会特意来信相邀?而且时机如此凑巧?”

“陈山长,曾与为父有几面之缘,算是忘年之交。前些时日他来信问及京中人物,我略述了你近日所为。这封信,便是他的回音。”

江琰顿时愕然,他从未听父亲提起过与嵩阳书院山长有旧,而且还是忘年之交!

父亲竟在背后默默为他铺路,将他推荐给这等清流领袖!

这份深沉的父爱和远见,让他心头一热,“儿子……多谢父亲!”

“去吧,早去早回。”江尚绪挥了挥手,不再多言。

江琰回到锦荷堂,将此事告知了苏晚意。

“嵩阳书院?”苏晚意有些惊讶,随即了然。

“嵩阳书院名气甚大,夫君此去,定能提高在天下学子中的声望,也正好散散心。”

江琰握着她的手,面露歉意:

“只是……此去往返,加之讲学,恐需六七日。你如今身子越发重了……”

苏晚意柔柔一笑:“夫君放心去便是,家中仆妇周全,母亲和嫂嫂们也常来照应。不过六七日功夫,眨眼便过了。倒是夫君,路上定要小心,莫要赶路太急。”

见她如此深明大义,江琰心中感动,轻轻拥住她:“好,我一定尽快回来。”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