久久小说网

繁体版 简体版
久久小说网 > 老子有系统,颤抖吧小鬼子 > 第389章 老子不立碑,碑自己长出来了!

第389章 老子不立碑,碑自己长出来了!

那三处荒坡,在长城守军的视野里,一夜之间像是被大地硬生生“呕”出了三座石碑。

消息以最快的八百里加急电报传回奉天,用词惊恐,仿佛边关撞了鬼。

陈史官带着一队亲兵赶到时,天刚蒙蒙亮。

他本以为是哪路神仙半夜蹦迪,不小心把自家墓碑落这儿了。

可当他亲手抚上那冰冷粗糙的碑面时,整个人都傻了。

这他娘的根本不是雕刻,石碑的质地是天然的页岩,而那些字,是岩石内部的纹理自行皲裂、组合而成,浑然天成,仿佛这块石头从盘古开天辟地起就带着这些字。

《庚子国难记》,《旅顺血录》。

字迹与国史馆珍藏的誊本分毫不差,连当年誊写先生因激动而留下的一处笔锋颤抖,都复刻得明明白白。

陈史官带来的几个老学究围着石碑转圈,嘴里念叨着“不可能,绝对不可能”,手里的放大镜差点怼进石头缝里。

“老陈,这……这工艺,别说咱们,就是把祖龙从坟里刨出来,他也造不出这玩意儿啊!”一个学究声音发颤。

陈史官没有回答。

他缓缓后退三步,对着那三座仿佛从地心长出的石碑,双膝一软,猛地跪了下去,一个响头磕在冰冷的土地上。

“不是我们立碑……是地,把史吐出来了!”他嘶哑的吼声里,带着凡人面对天地伟力的极致恐惧与敬畏。

这声嘶吼,仿佛是一个信号。

奉天督军府的电报机,从那天清晨开始,就跟得了羊癫疯似的,哒哒哒响个不停,没一刻消停。

“急报!吉林文庙老祠堂墙皮夜间无故大面积脱落,露出百年前被石灰抹去的抗倭血书题记,字迹鲜红如昨夜新书!”

“急报!哈尔滨废弃书院地下挖出白蚁窝,蚁穴深处竟藏青简一捆,经核实,其上所书为《列强侵华赔款明细》,精确到每一两白银的去向!”

国史馆后院,小墨娃正蹲在地上看蚂蚁搬家,忽然听到一阵“咔嚓咔嚓”的脆响。

他一抬头,只见院里那棵三百年的老槐树,粗糙的树皮正在一片片皲裂,如同鱼鳞般翻起。

而在那新生的木质层上,一行行黑色的字迹,像是从树的血脉里渗透出来一样,缓缓浮现。

“定远……镇远……致远……”

那是一个个冰冷而沉重的名字——《甲午沉舰名录》。

小墨娃哪见过这种阵仗,吓得一屁股坐在地上,哇地一声哭了出来:“鬼!树上有鬼啊!”

老笔仙闻声拄着拐杖颤巍巍地走出来,只看了一眼,便老泪纵横。

他没有去扶吓坏的孩子,而是伸出枯槁的手,像抚摸情人一样抚摸着那新生不久的树身。

“痴儿,莫怕……”他声音哽咽,“树活三百年,等的,就是今天……它要替那些沉在海底,连名字都快被忘了的死人,说话啊!”

消息传到张作霖耳朵里时,他正在靶场练枪。

听完副官结结巴巴的汇报,他把手里的毛瑟枪往桌上一拍,骂了句:“他妈的,这是什么新版本的都市传说?给老子备马!”

张作霖策马扬鞭,一路向南,直奔辽南一个偏僻的小村庄。

这村子刚上报,说村里出了件邪门事。

一进村口,他就被眼前的景象给镇住了。

全村的男女老少,有一个算一个,都在那儿热火朝天地忙活。

他们把自家祖传三代的粪窖砖一块块拆下来,小心翼翼地擦干净,然后在一个小土坡上,砌成了一座歪歪扭扭的“耻字碑”。

碑上用最粗陋的石块,刻着一行字:“光绪二十一年,日人强征粮三千石,村民王二狗反抗,被剖腹于此。”

张作霖翻身下马,揪住一个正在和泥的老农,眼睛一瞪:“谁让你们立的?哪个王八蛋在背后煽动?”

那老农满脸褶子,咧开一口黄牙,憨笑道:“大帅,没人说啊。就是昨儿个晚上,俺们全村老少爷们,都做了同一个梦。梦里黑漆漆一片,就听见冰凉的海水里,有好多人扯着嗓子喊‘记下来!都给老子记下来!’”

张作霖松开手,抬头望向灰蒙蒙的天空,心中翻江倒海。

他下意识地在心里呼唤了一声,却没有得到任何回应。

他冷笑一声,低声自语:“系统没响……可这动静,比老子当年吹牛说自个儿是玉皇大帝下凡还猛。”这天地间,似乎有什么比他那个不靠谱的系统更牛掰的东西,苏醒了。

同一时间,关内。

双目失明的陈寅恪在盲仆的搀扶下,正步履蹒跚地走在一个小镇的青石板路上。

一阵朗朗的读书声吸引了他的注意。

“盘古开天地,三皇五帝传。夏商与西周,东周分两段……”

是一群孩童在齐声诵读。

陈寅恪驻足,侧耳倾听。

这《童蒙史话》的词句,他闻所未闻,却又觉得字字句句都敲在心坎上,比他读过的任何一本史书都来得直白,来得刺骨。

他沉默良久,忽然对盲仆说:“带我去他们的祠堂。”

祠堂里,一块崭新的木碑立在正中,墨迹未干。

陈寅恪在盲仆的引导下,伸出干瘦的手指,从上到下,缓缓抚摸着碑上的刻字。

当他的指尖划过“英使马戛尔尼拒跪乾隆,实因暗藏测绘舆图,欲窥我山河虚实”这一句时,整个人如遭雷击,剧烈地颤抖起来。

他猛地转身,空洞的眼眶“望”向门口的方向,声音因激动而嘶哑:“这、这段史料……我二十年前在英国皇家图书馆的残卷里查到过,可底稿当场就被洋人用五百金买断销毁!世间再无第二人知晓!”

祠堂门口的光影里,老笔仙不知何时已悄然立在那里,声音低沉而悠远:“先生,现在没人能买断了。”

“史,醒了。”

当夜,奉天督军府,书房灯火通明。

张作霖独坐桌前,面前摊开的是雪片般从各地飞来的急报。

每一份报告,都记录着一桩桩匪夷所思却又铁证如山的“历史显灵”事件。

他越看,眉头皱得越紧。

忽然,他感觉窗外有异光浮动,光线忽明忽暗,将他的影子在墙上拉得张牙舞爪。

张作霖霍然起身,推门而出。

他被眼前的景象彻底惊呆了。

只见讲武堂后山那整片的巨大岩壁,正在月光下,如同被一只无形巨手剥去外壳般,岩石与泥土簌簌落下。

而在那新露出的、平滑如镜的岩面上,一行行巨大的铭文,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缓缓浮现。

字迹苍劲有力,仿佛由千军万马共同执笔写就。

“奉系非军阀,乃护土之民兵;张作霖非圣人,乃肯扛事的粗人。”

张作霖怔怔地站在原地,嘴巴半张,许久没有合上。

这算什么?

天地认证?

官方盖章?

良久,他突然仰天爆发出一阵狂放不羁的大笑,笑声在夜空中传出老远。

“好家伙!真他娘的好家伙!以前是老子吹牛让你们信,现在倒好,你们这帮老天爷、老地爷,开始替老子写起传记来了!”

系统依旧沉默如鸡,但远处沉寂的山巅,第一缕熹微的晨光刺破黑暗,精准地照耀在那些新生的石碑之上,宛如镀上了一层永不褪色的赤金。

而在千里之外的北京城,一座倒塌了近百年、荒草丛生,原属于明史馆的巨大残碑,在冰冷的夜雨中,忽然不易察觉地微微颤动了一下。

紧接着,在它深埋于泥土的根部,一抹极其鲜嫩的、带着前所未见符文的绿芽,顶开湿润的泥土,破土而出。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