久久小说网

繁体版 简体版
久久小说网 > 文娱旗手:开局军歌燃爆水蓝星 > 第220章 寰宇回响

第220章 寰宇回响

晨光过了西山基地的哨塔,顺着办公室百叶窗钻进来,在凌云桌上的照片上投了片细碎光斑。

那是张秀兰老师和孩子们在新校舍前的合影,老人胸前的红领巾红得像团小火苗,旁边孩子的笑脸亮堂堂的。

手机突然震了,苏圆圆跑进来,额角带点汗,手机屏幕亮着,直接举到凌云面前:“凌部长!你快看!夏国青少年发展委员会官微,不光点赞了,还转发《爱的奉献》那短片了!”

凌云指尖点了下屏幕,官微文案跳出来:“一间教室守四十六年,一支粉笔传两代人。普通人的坚守,才是咱们民族最硬的脊梁。给张秀兰老师鞠躬,为凌云慈善基金竖大拇指!” 下面配的片段,是张老师术后没力气,靠在讲台边坐着,孩子们围着她,你一句我一句跟着哼歌 —— 那是短片里最让人鼻子酸的一段。

评论区早炸了。

“这才叫正能量!我们班今早早读前放这首歌,后排最皮的男生都偷偷擦眼睛”

“刚填了支教表,想跟着张老师的脚步,去山里给孩子上课”

“凌云写的歌总戳心里软处,不故意煽情,却比啥都动人”。

苏圆圆不停刷新页面,声音带着雀跃:“部长!才半小时,转发就破百万了!好多学校老师晒学生合唱的视频,还有家长说孩子听完要给山区小朋友捐文具!”

凌云没说话,伸手拿过桌角的相框。照片里张老师的孙女捧着师范录取通知书,嘴角翘得老高,眼睛里闪着光。他指尖蹭了蹭相框边,喉结动了动。当初写这首歌,就是想敬那位守了四十六年的老教师,没料到能引这么多暖心事。

“凌部长!快看电视!” 陈静抱着平板冲进来,屏幕里正放央视早间新闻。镜头对着公益短片,主播声音温和又有力,飘满办公室:“最近,一首《爱的奉献》在全网火了。云南傈僳族村寨里,教师张秀兰守了四十六年讲台,这故事让无数人动了心。歌里的奉献劲儿,就是咱们新时代华夏文明的样子……”

乡村小学的孩子在操场手拉手,跟着广播旋律晃脑袋;

城市街头,志愿者举着 “向奉献者致敬”,给路人递宣传册;

连边防哨所的士兵,训练间隙都围着手机构的小屏幕,安安静静听。

主播最后说:“文化的力量,是能把人心拧到一块儿;文明的温度,就藏在这些平常的坚守里。这首从华夏唱出来的歌,正把最真的善意往远了传。”

办公室静了几秒,不知谁先鼓掌,接着掌声像潮水似的漫开。

基金会的小李揉了揉眼睛,声音有点哑:“昨天收着个新疆老师的消息,说他们学校孩子看完短片,都要给张奶奶写贺卡,还说以后也要当老师,去山里教书。”

凌云站起身,走到窗边。训练场上,年轻士兵列队晨跑,口号声震得空气发颤;远处教学楼里,孩子们的读书声飘过来,隐隐和《爱的奉献》旋律叠在一起。他忽然想起刚穿越时,这片土地的文化像蒙了层灰,连首能记心里的歌都少,可现在,一首歌、一个人的故事,就能让千万人心里的光都亮起来。

手机又响了,是寰宇文化的负责人,声音急乎乎的:“凌总!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代表处刚联系我们!转发了短片,还 咱们凌云慈善基金,说要挑日子来考察希望小学的项目!”

凌云接过苏圆圆递的温水,指尖顿了一下。点开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官微,蓝色认证标识很显眼,短片正循环放。配文写着:“教育是能拆贫困的基石,坚守是能照亮未来的光。谢谢张秀兰老师的付出,也盼着和凌云慈善基金一起,让更多孩子能上学。”

评论区里,各种语言的赞美刷不停。

“such a sweet story, ade cry”人的故事,让我哭了)

“love doesn’t have borders, this song touched y heart”

(爱没有边界,这首歌触动了我的心)

“as an overseas chese, i’ proud of this kd of chese culture”。

(作为一名海外华人,我为这种中国文化感到自豪)

“hope ore children can get education”多孩子能接受教育)

有个留学生留言,说他们在校园搞了《爱的奉献》快闪,好多外国同学跟着学,还问歌里的故事。

陈静声音发颤,明显是激动:“凌部长!这可是咱们基金会头回被国际组织认!考察团一来,肯定能拉更多资源,能多建好多希望小学!”

凌云望着窗外散开的云层,想起张老师在电话里说的话:“我这辈子没做过啥大事,就想让山里的娃多认几个字,多看看山外面的世界。” 现在,这个朴素的愿望,正被越来越多人看见、守护。

“你去安排,” 凌云转身,眼神亮得很,“把基金会从成立到现在的项目资料都理出来,重点弄希望小学建设、师资培训和营养午餐计划的报告。再联系云南那边,让考察团去张老师原来的学校看看 —— 孩子们的笑脸,比啥数据都管用。”

“好!我马上办!” 陈静脚步轻快地走了,像踩在棉花上似的。

苏圆圆留在原地,挠了挠头:“凌部长,网上还有个热搜 华夏正能量席卷全球 ,网友都说您不光带华夏音乐走出去,还让世界看见咱们的温度。有个外国乐评人还说,《爱的奉献》比好多大交响乐还打动人,因为里面有人的温度。”

凌云笑了笑,拿起桌上的乐谱。《爱的奉献》旋律在脑子里转:“这是心的呼唤,这是爱的奉献,这是人间的春风,这是生命的源泉”。

当初写的时候,就是把心里的敬意揉进音符里,没成想这份敬意能跨过高山大海。

他走到角落钢琴前坐下,指尖轻轻按下去。钢琴声流出来,比录音时多了点从容,还暖乎乎的。办公室里的人都静下来,连呼吸都放轻了。阳光越升越高,洒在钢琴上,琴键的影子在地上轻轻晃,像跟着旋律跳舞。

同一时间,华盛顿郊区一栋不起眼的小楼里。

地下室灯是惨白的,墙上挂着泛黄的档案袋,印着 “冷战东方文化防御计划”,边角都卷了。卡尔?米勒刚听完下属的汇报,手指捏着文件,指节泛白。

“你再说一遍?” 他声音压得很低,带着没压下去的火气。

站在对面的下属缩了缩脖子,语速更快:“米勒先生,之前跟您汇报的,去省城医院找张秀兰的人传消息回来,说医院突然多了不少便衣,门口还有社区的人守着,根本没法靠近。而且…… 而且夏国官媒和联合国都转发了那短片,现在张秀兰直接被标成全球教育奉献代表,咱们再按原计划来,等于往公众眼皮子底下撞,搞不好还得引火烧身。”

卡尔猛地把咖啡杯砸在桌上,褐色的液体溅出来,沾湿了桌角的文件。他盯着屏幕上循环播放的《爱的奉献》,画面里张老师正给孩子整理衣领,笑容看得他眼睛发疼。

“一群废物!” 他骂了句,又深吸口气 —— 原计划是想找借口在医院干扰张秀兰,再偷偷放些抹黑的话,让她从正能量符号变成有争议的人,可现在夏国官方的人护得严严实实,这条路彻底走不通了。(实际是凌云慈善基金安排的护理人员和一些记者以及慕名而来的人,让那些不怀好心的人以为是官方的保护力量,以为自己的阴谋暴露了)

下属没敢接话,只把另一份文件递过去:“还有这个,《爱的奉献》全球数据出来了,youtube 点击破五千万,spotify 冲进全球榜单前二十,连欧美好几所大学的校园电台都在播。欧洲那边的乐评人还写文章,说这是东方文化温柔的渗透。”

卡尔翻开文件,目光扫过那些刺眼的数字,脸色一点点沉下来。他走到墙边,扯下那张冷战时期的文化战略地图,红笔标的防御线在他眼里晃得难受。

“硬的不行,就来软的。” 他突然开口,声音冷得像冰,“既然没法动张秀兰,那就从根上断 —— 他们靠文化打感情牌,咱们就用正统文化压他们。”屏幕上的歌,指尖重重戳了戳:

“联系柏林爱乐乐团,搞西方古典音乐全球巡演,把维也纳金色大厅的档期占了,抢回古典音乐的话语权。再去挖华夏的新生代音乐人,开三倍价,只要有人动摇,就能打乱他们的创作节奏。下个月在伦敦办西方文明之声音乐节,邀全球媒体来,把话题从华夏那边抢过来 —— 我要让全世界知道,西方文化才是主流。”

下属们赶紧拿笔记录,金属笔在纸上划得沙沙响。卡尔最后看向屏幕,画面里孩子们围着张老师唱《爱的奉献》,声音清亮。

他抓起桌上的档案袋摔在地上:“华夏想靠这种东西站稳脚跟?没那么容易。”

地下室的门关上,惨白灯光里只剩算计的影子。而西山基地的办公室里,钢琴声刚好停下。

凌云站起身,拿手机给张老师的女儿发信息:“张老师复查怎么样?有需要随时跟我说。”

很快收到回复:“凌部长,谢谢关心!复查结果特别好,医生说恢复得比预期快!我妈还说,等身体好些,想亲自去京都谢谢您呢!”

凌云笑着回复:“该谢的是她,是她让更多人看见,坚守有多珍贵。”放下手机,他翻开基金会的年报。1003 所希望小学,1287 万人次受助,28 个省份覆盖…… 这些数字背后,是无数像张老师一样的人,在平凡岗位上发光。

他忽然明白,文化的崛起从不是喊口号,是靠一首首歌、一个个故事,慢慢焐热人心,慢慢传遍世界。

窗外的阳光更暖了。训练场上的士兵开始新的训练,呐喊声震天。

教学楼里的读书声越来越响,和广播里谭静纯净的《爱的奉献》混在一起,飘得很远。

凌云拿起笔,在新的项目计划书上写:“让薪火永续,让爱意相传。” 笔尖划过纸张,留下清晰的字迹,像华夏文明在历史长河里留下的印记,坚定又有力。

他不知道,华盛顿的地下室里,一场针对华夏文化的围剿正在酝酿。但他心里没慌 —— 当一首歌能唱进人心,当一种精神能凝聚力量,任何试图阻挡的竞争,最终只会让华夏文化的光芒,更耀眼。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