久久小说网

繁体版 简体版
久久小说网 > 三国:权御天下,从迎娶蔡琰开始 > 第41章 毒士入彀,智谋初显

第41章 毒士入彀,智谋初显

晨光熹微,照亮解县城头。

董卓终究是走了,带着他庞大的军队与大部分的谋臣武将。

唯一不同的,解县城防之上,多出了五百名盔甲鲜明、眼神彪悍的西凉悍卒,以及那位被董卓随手遗落的谋士贾诩,贾文和。

贾诩才干极高,远超过李儒、牛辅之流,但此时在西凉军中的地位还不高。

董卓竟想也没想便将贾诩留在河东,这算是卫信最为欢喜之事。

“董公,多谢你赠我谋臣了。”

卫仲道立于城楼,眺望着远去的烟尘,心中暗喜,转头便对徐晃说道。

“去请文和先生来府中一叙。”

不多时,贾诩在侍卫引领下,缓步走入卫府书房。

此人,年约四旬,身着半旧灰色深衣,宽袍大袖,行走间悄无声息。

贾诩周身也并无寻常谋士的张扬之气,反而带着一种近乎漠然的沉寂,仿佛世间万物皆难引动其心绪。

“诩,见过卫家郎君。”贾诩躬身行礼。

卫仲道并未托大,起身还礼,亲自引其入座,奉上香茗。

“文和不必多礼。董公临行前将董家姑子、文和与五百壮士托付于我,我深感责任重大。日后河东事务,还需先生多多费心指点。”

他语气诚挚,目光清澈地看着贾诩。

贾诩双手接过茶盏,微微垂眸,避开卫仲道明亮的目光,淡然道:

“郎君言重了。诩才疏学浅,在董公帐下不过充数之辈。蒙董公不弃,留此护卫姑子,诩自当恪尽职守。

至于军国大事,郎君麾下人才济济,诩不敢妄言。”

他话语谦逊,将自己姿态放得极低,但卫仲道却从中听出了几分疏离之感。

显然,贾诩在董卓麾下并不得志,否则董卓岂会如此轻易将这等人才送予他人?

且贾诩开口只提护卫董白,对河东军政闭口不谈,既是明哲保身,多半也是在观察卫仲道的器量。

卫仲道心念电转,已知其意,他并不点破。

第一日只谈凉州风情。

第二日卫信主动拜访,转而谈及天下大势。

说起战略,贾诩明显更感兴趣。

二人从黄巾之乱到宦官外戚之争。

言语之间,并非空泛议论,而是结合河东地理、盐铁之利、流民安置、军力建设等,提出了一个立足河东、观望天下、缓图发展的战略构想。

“据河东之地,取盐铁之利,收胡骑、安民心,以观天下之变。”

“信以为,天下将乱,乱世求存,非恃一时之勇,亦非固守一隅。需内修政理,外结善缘,广积粮草,待时而动,吸纳四方贤才,立于不败之地。”

卫仲道说完看向贾诩。

“先生以为如何?”

“格局宏大,思路清淅,更难得的是,郎君年纪轻轻,却有沉稳远见。”

贾诩一直安静地听着,面上无波无澜,只是偶尔端起茶盏轻啜一口,掩盖眸中闪过的惊异。

贾诩原以为这卫仲道不过是寻常少年,或许勇武过人杀得三两贼寇,但于大势未必精通。

然而此番交谈,卫仲道所言所论,已远超寻常人。

尤其是那份不急于崭露锋芒,注重扩展根基的定力,在此浮躁乱世,尤为难得。

“郎君高见,诩……受教。”

贾诩放下茶盏,开始正视卫信,虽然语气依旧平淡,但那细微的停顿,已暴露了他内心的不平静。

“立足根本,徐图发展,确是乱世明哲之道。河东据山河之险,拥盐铁之利,郎君若能善加经营,确可成一方基业。”

贾诩并未直接表态投效,但话语中已透出认可与指引的意味。

“只恐人才不济,贤才难得啊。”卫信说完心中暗喜,知道初步的关系已经达成。

他趁热打铁,第三日,便来问及具体军务。

如西凉骑兵战术特点、如何应对白波军或南匈奴种种问题。

贾诩既然开了口,便也不再一味藏拙。

他言语精炼,往往三言两语,便能直指问题内核,提出狠辣有效的策略。

例如在谈及那五百西凉兵时,贾诩轻描淡写地建议:

“郎君可分而化之,以河东子弟掺入其中,厚赏其勇,助他们娶妻生子,明立规矩,久之,则为郎君所用矣。”

在受降北方的豪强的问题上,贾诩则指出:

“可遣精干小队,扮作流民胡商,深入北地,探听虚实,必要时可行离间之事。

让程银、侯选、李堪、马玩四家互相猜忌,各引郎君为外援,待其互相攻伐,郎君率军深入,收复可行。”

这些计谋,阴狠老辣,却极为实用,听得卫仲道壑然开朗。

这几日,卫信礼贤下士。

与贾诩的交谈愈发深入,从军事到政事,从用人到驭下,往往能举一反三,提出一些连贾诩都需长久思量方能回答的问题。

贾诩看着眼前这位言辞愈发犀利的年轻家主,心中那潭死水,终于泛起了涟漪。

此子,不仅胸怀大志,更难得的是这份一点即透、飞速成长的悟性!

“董公刚愎自用,难成大事。而这河东的卫信,却真有一丝潜龙在渊的气象。”

“假以时日不可估量啊。”

贾诩嘴上依旧没有说出归顺之言,毕竟他是董卓所留,名义上还需护卫董白。

但那份拒人千里的冷漠,已悄然融化了几分。

【结识谋士贾诩:(三国魏名臣)】

【认可度:欣赏(卫家二郎器量过人,文韬武略不似凡夫,可授谋略矣!)关系:君臣(已创建)】

【获得特殊增益:奇谋百出!】

【与贾诩等智谋之士探讨战略时,智略属性缓慢提升。】

一股清凉之气,仿佛自天灵灌入,思维缓缓升华。

卫信只觉得脑海中许多原本纠缠的思绪,变得条理分明,看待问题的角度也变得更加深远。

卫仲道与贾诩这一番长谈,竟从清晨持续到深夜,书房内的烛火换了一茬又一茬。

当贾诩最终告辞时,卫仲道独自坐在案前,非但不觉疲惫,反而精神奕奕,只觉得脑中思绪前所未有的活跃起来。

他提起笔,就着灯光,在一卷空白的竹简上飞快地写画起来,集成西凉兵、强化情报网络、渗透和东北部的各种新思路一夜浮现……

窗外月明星稀,府中万籁俱寂。

卫信搁下笔,长长舒了一口气,嘴角勾起一抹自信的笑容。

贾文和,这只隐匿于深渊的毒士,其智如鸠,其谋如蝎。

然,鸠羽可入药,蝎毒亦可治病。

有了贾诩助力,卫信智略初开,拨云见日。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