久久小说网

繁体版 简体版
久久小说网 > 大学哪些事 > 第56章:课题风波

第56章:课题风波

鹿晓晓把最后一页申报书保存归档时,电脑右下角的时间刚好跳到凌晨一点三十七分。窗外的写字楼早已褪去白日的喧嚣,只有零星几层办公室还亮着灯,像坠入墨色深海的碎钻。她揉着酸胀的太阳穴站起身,腰背传来一阵僵硬的酸痛,椅子腿在地板上划出轻微的声响,在这寂静的空间里格外清晰。

桌面上摊着厚厚的一摞资料,从行业报告到实地调研问卷,从参考文献复印件到数据统计表格,每一页都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批注。申报市级重点课题的通知下发已经三周,这三周里,鹿晓晓几乎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投进了这个名为《新时代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创新与实践研究》的课题里。作为刚入职某知名民办大学不到三年的年轻助教,她第一次独立牵头申报重点课题,成败不仅关系到个人职称晋升,更关乎她在养老研究领域能否站稳脚跟。

她端着马克杯走向茶水间,冰凉的瓷砖地面让混沌的大脑清醒了几分。开水注入杯中,速溶咖啡的香气弥漫开来,可刺鼻的苦涩却压不住心底的不安。的话还萦绕在耳边:“晓晓啊,你的研究方向很有现实意义,但是申报书里的创新点不够突出,而且支撑数据的样本量太小,说服力不足。”

这正是鹿晓晓最头疼的问题。为了获取第一手数据,她前两个月跑遍了市区六个社区的养老服务中心,发放了五百份问卷,最终回收的有效样本只有三百二十份。原本她以为这个数量足够支撑初步分析,可对比往年市级重点课题的申报材料,才发现同类研究的样本量普遍在一千份以上。出的“智慧养老+志愿者联动”模式,虽然结合了当下的技术趋势和社会需求,但缺乏足够的本土案例支撑,显得有些空泛。

咖啡喝到一半,手机突然震动起来。屏幕上跳动的“老姑父”三个字让鹿晓晓眼睛一亮,她立刻按下接听键,连语气都轻快了几分:“姑父,这么晚还没睡啊?”

电话那头传来鹿鸣沉稳的声音,带着一丝刚从书卷中抽离的沙哑:“看你朋友圈凌晨还在加班,猜你就是在忙课题的事。怎么样,遇到难处了?”

鹿晓晓也不绕弯子,把申报书中的难题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,语气里带着几分挫败:“姑父,我原以为实地调研能拿到扎实的数据,没想到样本量还是差太远。还有那个创新模式,我找了好多文献,要么是国外的案例不适用,要么就是国内的还在试点,拿不出成型的经验。”

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,传来翻动纸张的声音。过了一会儿,鹿鸣的声音再次响起,带着循循善诱的意味:“晓晓,做养老研究不能只盯着问卷上的数据,要学会从政策实践中挖‘富矿’。你还记得去年我们去郊区调研的那个幸福里养老社区吗?他们搞的‘时间银行’志愿者服务,不就是你说的联动模式的雏形吗?”

鹿晓晓猛地一拍额头,懊恼自己怎么把这么重要的案例忘了。去年跟着老姑父去幸福里社区调研时,她确实对那里的“时间银行”印象深刻——志愿者为老人提供服务后,可按时间累积“爱心积分”,积分既能兑换自己未来的养老服务,也能捐赠给有需要的老人。只是当时她刚接触养老研究,没能把这个案例和自己的课题联系起来。

“还有样本量的问题,”鹿鸣继续说道,“你没必要局限于自己调研的数据。市民政局每年都会做养老服务发展报告,里面有全市范围内的抽样调查数据,样本量足足有五千份。我明天让老朋友把最新的数据报告发给你,你可以把自己的调研数据作为补充,这样说服力不就上去了?”

悬在心头的两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,鹿晓晓的声音都带上了笑意:“姑父,您真是我的救星!我明天一早就去联系幸福里社区,再把数据整合一下。”

“别急,”我打断她,语气严肃了几分,“还有个关键问题你得注意。市级重点课题不仅看学术价值,更看实践可行性。你在申报书里要突出这个模式的可复制性,最好能结合不同类型的社区给出具体的实施路径,比如老旧小区和新建社区的落地方式肯定不一样。另外,要提一下政策衔接,比如和现有的长护险、养老补贴政策怎么结合,这样更容易得到评审专家的认可。”

挂了电话,鹿晓晓全无睡意。她回到办公桌前,打开电脑新建了一个文档,把老姑父提到的要点一一列出来,原本混乱的思路渐渐清晰起来。窗外的天色泛起鱼肚白时,她已经勾勒出了修改方案:补充幸福里社区的案例分析,整合民政局的宏观数据,增加不同社区的实施路径设计,再强化政策衔接部分的论述。

从主任办公室出来,鹿晓晓刚回到座位,就看到同事刘梅端着水杯走了过来。刘梅比鹿晓晓早入职五年,一直从事社会保障研究,去年申报市级课题失利,今年报的是一般课题。她瞥了一眼鹿晓晓电脑屏幕上的课题申报书,笑容有些勉强:“晓晓,听说你在改重点课题的申报书啊?真是年轻有为,不像我们,只能报个一般课题混混日子。”

鹿晓晓听出话里的酸味,笑着起身给她倒了杯茶:“刘姐,您可别取笑我了。我这也是摸着石头过河,还得向您多请教呢。您去年申报过重点课题,对评审标准肯定比我清楚,回头改完了您可得帮我把把关。”

刘梅接过茶杯,脸色缓和了些:“请教谈不上,互相学习嘛。不过我听说,这次重点课题的评审组组长是师大的王教授,他最看重实证研究,你可得在案例分析上多下功夫。”说完,她似不经意地扫了一眼鹿晓晓桌上的幸福里社区调研笔记,转身回了自己的座位。

鹿晓晓没多想,收拾好东西就直奔幸福里社区。社区主任王大姐是个爽快人,听说鹿晓晓要补充课题案例,立刻把她带到办公室,拿出厚厚的一本服务台账:“晓晓,这是我们‘时间银行’的全部记录,从成立到现在的服务数据、志愿者信息、老人反馈都在这儿了。需要什么你尽管说,我们全力配合。”

接下来的两天,鹿晓晓一头扎进了社区的台账里,不仅整理出了“时间银行”的运营数据,还采访了十名志愿者和十五位老人,收集到了大量鲜活的一手资料。周三下午,她正对着电脑整理访谈记录,刘梅突然走到她身边,手里拿着一份文件:“晓晓,你看一下这个。

鹿晓晓接过文件,发现是刘梅的一般课题申报书,课题名称是《社区养老服务志愿者激励机制研究》。她快速浏览了一遍,发现其中关于志愿者激励模式的论述,竟然和幸福里社区“时间银行”的核心机制高度相似,甚至有些表述都和她之前跟刘梅提到的案例细节一致。

鹿晓晓心里咯噔一下。她上周和刘梅闲聊时,确实提过幸福里社区的“时间银行”,但只是简单说了下运作模式,并没有透露具体的运营数据和访谈内容。可刘梅的申报书里,不仅详细描述了“时间银行”的规则,还引用了类似的服务人次、积分兑换率等数据,虽然数字略有改动,但核心信息高度重合。

“刘姐,您这个激励机制的案例很扎实啊,是哪个社区的实践经验?”鹿晓晓不动声色地问道,目光落在申报书的案例分析部分。

刘梅眼神闪烁了一下,端起水杯喝了一口,含糊道:“就是之前调研过的一个社区,具体名字记不太清了。对了,晓晓,你那个幸福里社区的案例,能不能多给我点资料?我觉得这个模式很有研究价值,想在我的申报书里也提一下。”

鹿晓晓瞬间明白了。刘梅是想把“时间银行”的案例搬到自己的申报书里,甚至可能想抢在她之前发表相关研究。虽然学术研究中可以引用同一案例,但刘梅这种刻意隐瞒案例来源、甚至挪用核心数据的做法,显然不符合学术规范。更重要的是,“时间银行”是她课题创新点的核心支撑,如果刘梅的一般课题先使用了这个案例,很可能会影响她重点课题的创新性评价。

办公室里其他同事都在埋头工作,空气中弥漫着打印机工作的沙沙声。鹿晓晓深吸一口气,压下心底的不悦,脸上依旧带着温和的笑容:“刘姐,不瞒您说,幸福里社区的案例是我课题的核心创新点,而且我已经和社区签了保密协议,案例细节暂时不能对外透露。不过我可以给您推荐几个其他的志愿者服务案例,比如城西的阳光社区,他们搞的‘志愿者星级评定’也很有特色,数据也很完整,我把联系方式发给您?”

这番话说得滴水不漏,既表明了不能提供案例的立场,又给出了替代方案,不至于让对方下不来台。刘梅的脸色有些尴尬,勉强笑了笑:“也行,那谢谢你了,晓晓。”说完就匆匆回了自己的座位,转身时,鹿晓晓看到她的嘴角撇了一下,显然心里并不痛快。

旁边工位的同事陈姐用胳膊肘碰了碰鹿晓晓,压低声音道:“你刚才说得太好了,要是我肯定就直接拒绝了,回头还得被她穿小鞋。”陈姐入职多年,深知刘梅的为人——好胜心强,又爱占小便宜,去年就有同事因为课题思路被她“借鉴”,最后申报失利。

鹿晓晓苦笑了一下,打开聊天软件,把阳光社区的联系方式发给了刘梅,又附上了一句“阳光社区的李主任很热情,您提我的名字就行”。她知道,这样做虽然不能完全避免冲突,但至少能表明自己的善意,也给对方留了台阶。

处理完这件事,鹿晓晓重新投入到申报书的修改中。幸福里社区的案例果然为申报书增色不少,她把“时间银行”的运营机制、实施效果和存在的问题都做了详细分析,还结合民政局提供的宏观数据,绘制了不同年龄段老人的服务需求图谱。原本空泛的创新模式,现在变得有血有肉,既有理论支撑,又有实践依据。

周五下午的科室会议上,鹿晓晓向大家汇报了课题修改情况。当她讲到幸福里社区的案例和数据整合方案时,频频点头,其他同事也纷纷表示认可。只有刘梅坐在角落里,低着头翻看自己的申报书,偶尔抬头时,眼神里带着几分复杂。

散会后,鹿晓晓正在收拾资料,刘梅突然走了过来,手里拿着一杯奶茶:“晓晓,之前是我太着急了,对不起啊。这杯奶茶我买多了,给你喝。”

鹿晓晓有些意外,接过奶茶笑了笑:“刘姐,没事,大家都是为了课题嘛。阳光社区的案例有用吗?要是需要帮忙联系李主任,你随时跟我说。”

“有用有用,太谢谢你了,”刘梅的脸上露出了真诚的笑容,“李主任很配合,还给我提供了不少数据。我已经把案例加进去了,现在申报书充实多了。”

看着刘梅离去的背影,鹿晓晓心里的一块石头也落了地。她知道,职场中的利益冲突在所难免,与其针锋相对,不如以退为进,用高情商化解矛盾。毕竟,大家同在一个科室,抬头不见低头见,保持良好的同事关系,对今后的工作也更有利。

周一上午,鹿晓晓把最终版的申报书提交给了。了之后,满意地拍了拍她的肩膀:“很好,我已经和评审组的王教授沟通过了,他对你这个课题很感兴趣,还特意问了幸福里社区的案例。下周三有个课题申报交流会,王教授会到场,你好好准备一下,现场汇报一下你的研究思路。”

这个消息让鹿晓晓既兴奋又紧张。王教授是国内养老研究领域的权威专家,能得到他的关注,无疑会为课题加分不少。但现场汇报也意味着更大的挑战,不仅要把研究内容讲清楚,还要应对评审专家的提问。

为了准备汇报,鹿晓晓又忙了起来。她不仅制作了详细的ppt,还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做了预案,比如专家可能会问的模式可复制性、资金保障、政策风险等问题,她都提前查阅和相关资料,准备了充分的回答。老姑父也特意给她打来电话,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,给她提了不少汇报技巧:“汇报时要突出重点,把创新点和实践价值讲透,案例部分可以多放些现场照片和老人的真实反馈,这样更有感染力。”

汇报交流会当天,鹿晓晓提前半小时就到了会场。会场里已经坐了不少人,有各个单位的申报人,也有评审专家。她刚找好座位坐下,就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——幸福里社区的王大姐,正和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交谈。走近一看,才发现那位老人正是评审组组长王教授。

“王教授,王大姐,真巧啊!”鹿晓晓走上前打招呼。

王教授看到她,笑着点了点头:“鹿研究员,你的申报书我看了,幸福里社区的案例选得很好,很有代表性。我和王主任是老熟人了,当年她搞‘时间银行’,还是我给的建议呢。”

王大姐也笑着补充道:“晓晓,王教授一直很关注我们社区的‘时间银行’,经常来调研指导。这次你的课题能得到王教授的认可,真是太好了。”

原来还有这层渊源,鹿晓晓心里更有底了。交流会开始后,各个申报人依次上台汇报。轮到鹿晓晓时,她深吸一口气,面带微笑地走上讲台。随着ppt的翻动,她有条不紊地讲解着课题的研究背景、创新点、实践案例和研究计划,当讲到“时间银行”的运营数据和老人的反馈时,她特意播放了一段之前采访老人的短视频——视频里,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拿着“时间银行”的积分卡,笑着说:“现在不仅有人照顾我,我还能帮别人,感觉自己又有用了。”

视频播放结束后,会场里响起了轻微的掌声。王教授率先提问:“鹿老师,你提出的‘智慧养老+志愿者联动’模式,确实解决了当前社区养老的不少痛点。但我想知道,这个模式在老旧小区落地时,如何解决智慧设备安装成本高、老人操作困难的问题?”

这个问题鹿晓晓早有准备,她从容地回答:“王教授,您提的这个问题非常关键。针对老旧小区的特点,我们设计了‘梯度推进’方案:首先在社区服务中心安装集中式智慧设备,安排专人协助老人使用;其次联合科技企业开发简易版的手机app,简化操作流程,只保留紧急呼叫、服务预约等核心功能;最后争取政府的民生工程补贴,降低社区和老人的负担。目前我们已经和两家科技企业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,补贴政策也在和民政部门沟通。”

王教授满意地点了点头,又问了几个关于数据安全性、志愿者培训的问题,鹿晓晓都回答得条理清晰、有理有据。汇报结束后,王教授当场点评:“这个课题既有理论创新,又有实践基础,更重要的是抓住了养老服务的核心需求——让老人有尊严、有价值地生活。我个人很看好这个课题。”

走出会场时,阳光透过走廊的窗户洒进来,温暖而明亮。鹿晓晓拿出手机,给我打了个电话,声音里满是喜悦:“姑父,汇报很成功,王教授很认可我的课题!”

电话那头传来我爽朗的笑声:“我就知道你能行!不过这只是第一步,后续的研究还要下苦功夫。有什么需要帮忙的,随时跟我说。”

挂了电话,鹿晓晓抬头望向窗外。她知道,课题申报只是开始,后续的实地跟踪、数据更新、模式优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但她不再像之前那样迷茫,因为她明白,做研究不仅需要扎实的学术功底,更需要从实践中汲取养分,在解决问题中成长。而职场中的那些波折,也让她学会了如何用智慧化解冲突,用善意赢得尊重。

回到单位,刘梅特意过来祝贺她:“晓晓,听说你汇报得特别好,王教授都夸你了!真为你高兴。”

鹿晓晓笑着回应:“也谢谢你啊刘姐,之前给我提了不少建议。你的课题怎么样了?”

“还不错,评审专家说我的案例选得很接地气,应该没问题。”刘梅的脸上洋溢着真诚的笑容。

夕阳西下,金色的余晖洒在办公桌上,把申报书的封面映照得格外醒目。鹿晓晓翻开申报书,看着上面密密麻麻的批注和修改痕迹,心里充满了成就感。她知道,这段申报课题的经历,不仅让她的学术能力得到了提升,更让她读懂了职场与人生的真谛——所谓成长,就是在解决一个又一个难题中,不断成为更好的自己。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